舌尖信得過的美味,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
作者:防偽標簽 時間:2019-11-27 16:16
對蔬菜、水果、肉類等農產品進行標識,實現質量追溯,不僅可以讓消費者知道產品產地、農藥殘留是否達標、質量達到什么水平,還可以規范農業生產,實現健康生態標準化種植,生產有保障農產品,確保老百姓“舌尖信得過的美味”。
但現實中,由于追溯技術的方便、低成本,農產品全過程可追溯性尚未獲得廣泛認可,相關追溯機制有待完善,法律法規無文件可查,追溯行業的市場標準是在混亂中,讓曾經被掃描過的印刷標簽可以稱之為“可追溯性”有多少食品行業一直致力于關注中國人舌尖上的可追溯性,卻只為這一新興行業服務。
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如下:
1.不同的監督步驟
在整個農業產業管理方面,我國許多部門實行了分塊共管的模式,農產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衛生部、國家質檢總局、商務部各執一牌。監管存在冗余,農業生產自身的非工業標準生產再次面臨不同標準的可追溯監管。明確食品追溯中急需的監管職能、各環節的無縫銜接等政策因素,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2.生產企業缺乏主動性
生意不錯。企業需要投資的是回報。在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明確的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即使生產者認為有必要,他們也會謹慎選擇,謹慎投資,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理解和借鑒這一新事物。
3.消費者信任度低
關鍵的一點是,我國多次發生的重大食品質量事故,也直接導致了中國人民投資進口和境外購買食品的消費。即使是在中國購買的食品也大多持懷疑態度。在消費者眼中,各種可追溯性標簽中,哪一個才是質量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技術企業缺乏信用基礎是消費者對可追溯性低識別的主要原因。很多消費者認為這只是企業的一種營銷手段,甚至是一場既當球員又當裁判的鬧劇。因此,對價格高的可追溯性產品的消費者進行識別是不可能的,也很難進一步實施可追溯體系建設。
供應鏈信息化也稱為動態可追溯性。在整個農產品行業中,缺乏公信力。以技術為支撐的農產品追溯平臺和數據庫,特別是硬件,消費者在使用移動終端進行追溯查詢時,對結果本身無法信服。整個供應鏈的結果是不完整的,甚至有些結果僅僅因為技術原因無法顯示出來。這些因素導致農產品可追溯性服務市場反饋不暢,阻礙了其推廣應用。